封面观点 下次过生日还吃蛋糕吗?必威
发布时间:2024-06-22 05:17:13

  必威我们单位有个传统,每个月都会挑一天,热热闹闹地给生日在当月的小伙伴办个聚会。吹蜡烛许愿,切蛋糕分享,仪式感满满。

  过生日,必吃蛋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上说,中古时期的欧洲人相信,生日那一天,灵魂最容易被恶魔入侵,所以在当天,亲朋好友会一起送祝福、吃蛋糕,以带来好运、驱逐恶魔。一开始,蛋糕只有国王和贵族才配享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地传入民间,再西风东渐,成为环球时尚。现在,这种仪式因为大众喜闻乐见,被固化下来。

  图1 卢浮宫所藏古罗马时期的阿耳忒弥斯雕像,生日蛋糕、生日蜡烛和古希腊人对她的崇拜有关

  还是说我们单位。综合管理部绞尽脑汁,每个月购买各类蛋糕,品种不断翻花样,尺寸却越买越小。分享蛋糕时,“请给我小一点”“谢谢您,我不吃”……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蛋糕越来越不受欢迎,款式再花俏,口味再创新,都没用。吹完蜡烛后,蛋糕的“去化”让人抓耳挠腮。偏悲观的人,认为大家“不消费”了,需求侧有变。偏乐观的人,认为大家呼唤“新消费”,供给侧待变。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如今,人们空前地关注身体,关注健康。虽然对人体的研究尚不深入,还比不上深空、深地、深海(于是有了“深身”的概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在过去几十年依然有许多重量级突破。诸如功能医学、心身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医学“新域”,让人们对健康与长寿有了革命性的新认识。尤其是认识到,要从饮食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从口入),认识到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等病种(限于篇幅,下文仅以肥胖症为例)的危害。

  人们的幸福观(姑且上纲上线为“文化”吧),在比较中潜移默化。大佬、大亨、大明星,名流们正在变瘦。马斯克30天瘦18斤、5位好莱坞女神级女星2周瘦14斤之类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大腹便便者,不再是土豪的形象,而是问题人群的代名词。更有甚者,肥胖不仅仅意味着饮食结构不良,有时还成为认知局限和意志薄弱的象征。人们会质疑身体管理不佳的人是否欠缺自律能力,进而对与其的交往、合作产生疑虑。胖与瘦,于是被赋予了社会意义上的“综合健康”标尺衡量功能,甚至是商业机会通行证的功能。

  于是,蕴含着新的社会道德观的宣传铺天盖地而来。养生书籍畅销,相关的纪录片必威、自媒体、网红直播,裹挟了我们的生活,见缝插针式地占据时间和空间。在狂轰滥炸下,传统和习惯摇摇欲坠。

  图2 世界肥胖联盟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于2020年正式宣布每年的3月4日为世界肥胖日。

  在“民意”的推波助澜下,相关组织与各国政府也开始行动。世界卫生组织(WHO)很早就把肥胖列为慢性疾病,并不断更新肥胖标准。“世界肥胖症日”(每年3月4日)应运而生。2002年,美国国税局承认了肥胖的“疾病地位”——这代表肥胖症治疗费用可以得到部分税务减免,意味着美国政府开始负担和肥胖相关的开支。各国制定、修订、发布膳食指南,我国从1989年至今也先后发布了5个版本。今天,我国的大小医院也开设了肥胖科门诊。

  资本逐利,嗅觉敏锐,行动力超强。我国资本市场一向羸弱,亮点不多,但是减肥药题材,不久前狠狠地火了一把。为健康而焦虑,而买单,成为不假思索、不计成本的“自觉行动”。

  蛋糕是精加工产品,主要原料为:糖、面粉、奶油必威。有观点认为,这3种东西都“不那么好”:糖——人体摄入过多会导致发炎,加快衰老、变胖;面粉——小麦精加工而成,精细的淀粉缺少纤维,消化速度快,很容易让人多吃(甚至有观点认为,将小麦制成琳琅满目、充满诱惑、方便快捷的食物,本来就是资本的阴谋。是为了消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无处可去的产能);奶油——脂肪含量高。蛋糕原是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后,成为时尚的引领者、浪漫的承载体。然而在不知不觉间,随着美丽光环被卸下,蛋糕似乎不再那么美好。那它还是我们拉满仪式感的生日聚会必需品吗?

  新兴事物的诞生,完全符合耗散结构理论。一个活力系统,新陈代谢,内含离开平衡态(传统、常规、经典)的动力,不断地与外界交互,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新的阶段性有序的稳定结构,然后再次远离,再次稳定,循环往复。对吃蛋糕庆生这个向来稳定的动作来说,“扰动因子”(自身认知必威、文化嬗变、社会舆论、组织引导等)将越来越多,不执行(不吃蛋糕)的人越来越多,原本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但是更有趣、更有意义的替代品,尚未崭露头角。

  “蛋糕风波”绝不仅仅发生在生日现场。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经济社会角角落落都难以避免,它分明是一场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的风暴。旧的,正在离去。未来,尚未到来。这是多大的商机啊!想想都激动。生日,确实是诞生新型之物和新兴之事的好日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