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3月15日,曾女士本想给朋友一个生日惊喜,在网上预订了网红蛋糕品牌“熊猫不走”的跳舞服务,但这个“熊猫”当天始终没有到达必威。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看到了“熊猫不走”疑似倒闭的消息。
“熊猫不走蛋糕”官方账号3月16日更新的一则微博显示,“熊猫不走”创始人失联必威,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迫于无奈,只能网络发声”。一时间,这家网红蛋糕店引发了全网关注。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该公司的全国店铺都已“暂停营业”。一名公司员工告诉记者:“此前公司一直运营较好,现在解散得很突然,目前创始人失联了,高管集团沉默,总部大门紧锁,我们只想要回该有的工资和社保。”
据了解,熊猫不走成立于2017年,以“让每个人的生日都能更快乐”为企业理念,免费送蛋糕上门、唱歌跳舞表演等为客户制造生日惊喜。曾获得头头是道、IDG、XVC等机构投资。
据南方都市报,3月17日,多名熊猫不走蛋糕员工确认,公司是在3月16日下午突然宣布停工的,不少配送员直到解散时仍在配送蛋糕。
身在熊猫不走蛋糕惠州总部的员工张晨表示,3月15日,公司各地的高管和法定代表人就已经到总部交涉,希望创始人杨振华能够现身,但是杨振华并未出现。
根据熊猫不走蛋糕微店,3月17日,熊猫不走蛋糕全国的网点均已经“暂停接单”,另外,根据大众点评网,其全国的网点均显示“暂停营业”。
根据员工提供的聊天截图,创始人杨振华曾作过一个简单的回应。针对“熊猫不走”蛋糕走向倒闭的原因,他将其归咎为“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
“因为我的无能,盲目乐观,决策失误,对疫情对政策对市场的错误判断,公司今天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导致公司停业、我个人破产的局面。这两年多我个人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两千多万,让法人姚秀华也借贷七百万给公司。”杨振华表示,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各位同事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征求劳动局法院等权威意见,争取拍卖部分价值能支付你们部分损失”。其本人也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
目前,多名员工反映杨振华属于失联状态,记者多次拨打其电话并未接通。天眼查数据显示,作为“熊猫不走”创始人,杨振华一共实际控制了41家公司。
对于公司突然解散的消息,“熊猫不走”杭州公司的员工雷利感到不解和震惊,“明明看起来运营得挺好的,特别是在基层员工的眼里,公司没有倒闭迹象。”
她告诉记者,只是因为公司此前在“315”被曝光过,领导要求员工在此期间保持低调,各种账号不允许发布任何内容。“但是我们发现,公司解散后,还有用户在下单和充值,甚至有账号仍在直播”。迫于无奈,3月16日晚上,“熊猫不走”的运营工作人员在各平台账号上发布了公司解散的公告。
事已至此,雷利和同事目前都感到焦虑。她告诉记者,同事中,有生完孩子拿不到生育津贴的、有房贷车贷逾期的,还有应届生人才补贴因为社保断缴拿不到的……特别是公司全国都是直营店,很多配送人员和熊猫扮演者突然就没工作了,但劳动关系还存续,没办法继续找工作。
“目前除了公司老板失联,财务总监也失联了,其他高管都保持沉默,现在不清楚公司是如何破产的,资金去了哪,下一步公司怎么处理,没有得到回应。”雷利说。
在公司钉钉群解散后,“熊猫不走”的员工们组建了互助群。在一个互助群里,记者看到,还有不少消费者加入了维权。
“3月16日上午还在网页咨询客服送蛋糕的时间,确定好后才充值的,定了个四百多的蛋糕,确认了晚上7点到8点送,晚上‘熊猫人’还是送来了,简单跳了个舞。”一名消费者告诉表示,因为在“熊猫不走”来之前,另一品牌“叮当熊猫”也来过,一对比就觉得“熊猫不走”有点敷衍。晚上她再去预定主页看,才发现已经全部停止接单了。
更多的消费者则表示,最近才充值了上百元的蛋糕卡,知道“熊猫不走”疑似倒闭的消息后想退款,但现在连客服都没了。互助群里的员工回应称,充值的钱直接到公司账号,大概率无法退款。记者看到,“熊猫不走”在全国拥有110多家直营店,但目前都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线上下单,线下“熊猫人”免费送蛋糕上门必威,并提供唱歌、跳舞等表演服务,近年来,这一新的制造生日惊喜的方式兴起,“熊猫不走”创新模式也一度火爆。记者在网上店铺评价看到,不少消费者表示其服务不错,氛围也很好。
据媒体报道,2017年,“熊猫不走”蛋糕正式开业,2018年11月获“头头是道”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获IDG千万元A轮投资,2021年1月获XVC上亿元B轮投资,曾入选《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案例。
随着公司发展,“熊猫不走”布局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4座城市,拥有超2000万用户。在“熊猫不走”微店中,单层蛋糕价格在100元~300元之间。员工透露,公司正常每个月有2000万元左右的营业额,利润率在一半以上。
看似经营良好的公司,为何会以解散为告终?3月18日,据媒体报道,杨振华否认了失联,称目前正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有领导让我们填银行卡号,但并未说原因。”
重庆准的律师事务所陈晔律师称,首先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肯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当然也不排除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实控人构成其他刑事责任的可能性;对员工而言,建议启动劳动仲裁,尽快进入强制执行程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新闻网、封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