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西点 为什么全世界最好吃的甜点都在必威法国?
发布时间:2024-05-25 22:11:50

  必威有人说,“女生都有两个胃,一个用来吃饭,另一个用来吃甜点”。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男女都一样,好像无论吃得有多饱,碰到一份外形精致,散发出撩人的香气的甜点还是会忍不住将它吃下去。如果说哪种食物最让人有幸福感,甜点一定是其中之一。

  而要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甜点最有名?非法国甜点莫属。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宫廷般奢华精致的人气甜点店。人们甚至会觉得,只要有一个法国风格的名字必威,甜点就会显得更高级更好吃。

  为什么法国和甜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什么“全世界最好吃的甜点在法国”已经基本成为了世界的共识?想要理解这一点,你需要将甜点与法国历史放到一起来看。

  不管是蛋糕,还是巧克力、冰淇淋,甜食不像肉和米饭一样是主菜和主食,而是作为正餐之间的零食或饭后甜点,存在于饮食体系的边缘。零食和甜点看似可有可无,一旦缺失又会让人觉得无聊、不满足。甜点正是那点睛之笔。

  正因为甜点是处于边缘的多余食品,它才拥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让生活甘甜美好,唤起人们的幸福感。它赋予单调的生活以活力,带给人生存的喜悦。

  如何制作、保存这种“多余的东西”,可以成为衡量一种文化的标准。回顾历史,我们惊讶地发现,精致的甜点一直忠实地依循着文明的传播路径,从文明程度高的地区走向文明程度低的地区,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走向东方,将甜美的梦带到各个地方。

  那么,拥有独特的社会地位、被赋予文化意义的甜点,与法国的历史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在漫长的历史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法国倾尽全力研究甜点,把它当作一种国家战略。首先,在法国国内,根据不同身份的人的期待,对甜点加以包装,接着又把它那优美的姿容推广到国外。

  实际上,整个“法国菜”都是对外宣传的工具。高级的法国菜先是登上了欧洲宫廷和上流社会的餐桌,接着又传播到世界各国的上层社会。可是,平民对法国菜望尘莫及,相比之下,处于饮食体系边缘的甜点有其便捷性,它作为法国美食神话的先锋,可以为一般人获得和食用。

  传播法国美食神话,让人们带着憧憬“谈论”和“提及”法国菜和法国甜点,成为法国的重要战略。法国菜和法国甜点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明:美丽、随意的乐趣、自由奔放、时尚、都市感。

  法国甜点的发展、传播,及其形象的塑造过程,也是法国历史的一部分。只消看看马卡龙和玛德琳蛋糕是成为火遍全世界的甜点,你就可以明白了。

  如今风靡全球的马卡龙,最早是由凯瑟琳·德· 美第奇从意大利带到法国,而这背后是一场著名的政治联姻。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宫廷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其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外交政策,各国各朝都会与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王朝缔结婚姻。这种政策的本意是通过与外国缔结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来防止敌对国之间发生战争,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了文化交流,包括饮食文化的交流。

  1533 年,后来的亨利二世(1547 ~ 1559 年在位)和意大利的凯瑟琳· 德· 美第奇缔结婚姻。美第奇家族是15 ~ 18 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兴起的商人家族,实力雄厚。他们通过银行业聚敛财富,作为资助者庇护了许多人,进而掌握了政治实权,权倾一时。与王室联姻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权威。而对于当时的法国王室来说,与在教廷中极有威望、权势最大的意大利家族联姻,无论在政治策略上,还是在财政上都受益匪浅。

  凯瑟琳·德· 美第奇出嫁时,陪嫁人员众多,其中包括许多制作甜点和糖果的优秀师傅。马卡龙便是传入法国的众多甜点中的一款。

  1826年问世的超级畅销书《味觉生理学》中,还介绍了砂糖在马卡龙中的应用。该书由本职是法官的布里亚—萨瓦兰写作,为法国的美食评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马卡龙的传播,要等到法国铁路网的完善。在那之前,马卡龙是以法国南锡地方甜点的身份流传下来的。

  1842 年,法国真正的铁路时代到来了。铁路开始被视为新文明的象征。铁路线的发展速度惊人。铁路网的完善连接了地方和中央,地方的名品特产聚集到了巴黎。

  铁路网的铺设也为法国农业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以前农田里只种粗粮以应对饥荒必威,现在却开始大量种植能在城市里卖出高价的作物,譬如用于制作面包和甜点的小麦和燕麦。一些原本只能在地方才能吃到、没什么名气的甜点,也沿着铁路线来到巴黎,一炮走红,得到全国性的好评,甚至作为“法国名甜点”远销海外。南锡的代表性甜点马卡龙也塔上了这趟列车。

  至此,伴随着法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马卡龙便经历了从意大利到法国,从宫廷传至民间,再从地方返回中央,并最终风靡全球的历程。

  同样得益于铁路线的铺设成为知名甜点的,还有法国洛林地区的玛德琳蛋糕。尤其是巴黎到斯特拉斯堡的铁路起到了很大作用。该线路途经可梅尔西城车站,女人们会在站台上出售玛德琳蛋糕。她们身着地方服饰,脖子上挂着装满玛德琳蛋糕的方形大篮子,双手抱着篮子,兜售蛋糕。火车进站时,她们就快步走起来,大声吆喝,或者摇动铃铛招徕客人。

  玛德琳蛋糕成为可梅尔西城的一大产业,品质越来越好,价格却很低廉,广受喜爱。邻近的城市也纷纷效仿,希望用甜点带动经济发展。火车还将玛德琳蛋糕输送到巴黎东站。晚饭后食用玛德琳蛋糕成为资产阶级和贵族的习惯。就这样,玛德琳蛋糕成了巴黎的甜点,也成为法国的代表性甜点。

  因为长篇名作《追忆逝水年华》的原因,玛德琳蛋糕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追忆逝水年华》是20世纪颇具代表性的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作品。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冬夜,在贡布雷街,为了驱寒,母亲为小说的主人公——叙述者“我”端来一杯红茶和玛德琳蛋糕。当尝到浸在红茶中的玛德琳蛋糕时,那种味道使“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童年回忆:每个礼拜天做弥撒之前,莱奥尼阿姨都会给“我”拿来椴树花茶浸玛德琳蛋糕。然后,主人公从少年时期开始娓娓道来他的人生。

  1755 年必威,原波兰国王斯坦尼斯拉斯· 莱什琴斯基在可梅尔西城的城堡里举行了一场宴会。可是他的厨师却因为在厨房里与人发生纠纷,丢下工作离开了,派和水果塔只做到一半。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仆玛德琳·波尔米耶按照祖母的方法,用打蛋器迅速制作了一款蛋糕。客人赞不绝口,这种蛋糕后来便演变成了玛德琳蛋糕。

  而斯坦尼斯拉斯之所以能在政局变动中,从波兰来到法国洛林,因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岳父,于是我们看到,政治联姻又一次发挥了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